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鼓励安装储能设施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能见  发布时间:2017-11-13 11:24:01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的通知》,文件中明确规定分布式发电项目可采取多能互补方式建设,并且鼓励分布式项目安装储能设施。

      这是继今年3月发布《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8个月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正式通知文件。

在征求意见稿中本来的时间安排中,计划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第一批试点地区的交易平台建设、交易规则制订等相关工作,7月1日起启动交易。从正式通知的时间安排上来看,2017年12月31日前需要完成试点方案的编制,进行交易平台建设准备。2018年1月31日前试点地区完成分布式发电交易平台建设、交易规则制订等工作。2018年2月1日起启动交易,比原定计划推迟了整整7个月,推进中存在的阻力和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意义如此重大的事情,就算来得迟了些,也是值得等待的。

      由于文字较多,为了方便读者快速知晓此次通知文件的意义,直接把针对分布式光伏细分行业的高度总结放在最上面。想了解详情的可耐心阅读全文。

一、试点区域内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必再担心屋顶企业的用电稳定性和结算能力,通过市场化电力交易可实现隔墙售电,自主选择区域内电价高、用电量稳定的电力用户;

二、试点区域内全额上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变身区域内自发自用型项目,不必再走全额上网,只需寻找电价高的用户享受度电补贴,代替目前的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大幅提高收益率;

三、收电力用户电费不再担心违约,电网代收电费终于梦想成真;

四、试点区域内的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实现大用户直供电,降低限电,提高收益率;

五、按目前的0.42元/kwh的度电补贴水平,即使降低10%以上达到0.378元/kwh,结合电力用户综合电价0.6元/kwh的水平(打折后的协议电价),再减去大致的过网费0.15元/kwh水平,总度电收入0.828/kwh依然具有相当的经济性。就算0.42元/kwh度电补贴降到0.3元/kwh,总度电收入仍可达到0.72元/kwh,且收入结构相当稳定;

六、虽然此次只是试点,但意义非凡。如果推广到全国并得到切实落地,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将得到长足发展,并且大幅降低对补贴的依赖性,加速推动平价上网;

七、从2015年就在说,稳定的现金流收入结构远比纸面上的IRR来的重要,只有真正的实现市场化交易,分布式光伏才能够尽快实现资产证券化或项目收益权抵押融资;

八、抢屋顶大战之后,即将打响的是抢优质电力用户大战,分布式光伏的硝烟即将弥漫到本已杀到眼红的售电市场;

九、有助于推动售电市场的市场化,加速配售分离(但还是以网公司为核心),用区域内撮合匹配降低没有必要的投资冗余;

十、大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加速配网对于储能的需求;

十一、通知中提到了实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地方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积极性会增强;

十二、区块链技术是否能够应用到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的交易中心模块中,值得期待。

附政策原文件:


关键字:   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