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全应科技数智赋能热电行业节煤降碳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 大众新闻  发布时间:2022-03-17 17:36:18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2021年,我国生产原煤40.7亿吨,占全球比重一半左右。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约13亿千瓦,占比约55%;同年煤电发电量5.03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比重约60%。

全应科技数智赋能热电行业节煤降碳

      在此背景下,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称,要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2020年9月,我国向全世界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在热电等高能耗行业,以科技创新推动热电智能化升级,实现热电生产更高效、更清洁,已成为行业共识。在各大燃煤消费大省,越来越多的高能耗企业选择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提质增效、节能降碳。

      全应科技是提供热电智能化解决方案的一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企业,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工业机理深度结合,实现热电生产过程端到端全局实时优化,有效提升热电系统生产效率,为热电企业创造节煤降耗的重大价值。

全应科技数智赋能热电行业节煤降碳

      全应科技CEO夏建涛在多个场合工业化表示,“首先热电产业整体来看,依然是较为粗放式的运营。其次,热电产业整个机组庞大且复杂,链条较长。最后,热电产业作为煤炭使用大户,煤炭用量基础庞大。”数据显示,燃煤热电占我国热电能源消费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2%。

      因此,在保障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同时,节煤提效对热电产业优化尤为重要。

      全应科技目前已经为浙江、江苏、山东、山西等13省市7大高能耗行业的众多热电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从交付使用的案例来看,平均能效提升能达到2-5%。

      海宁大都市热电是全应科技的服务客户之一。2020年12月,海宁大都市热电与全应科技携手,对热电生产进行端到端生产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热电生产能效,降低碳能源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之前的数据相比,今年热电厂的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后一年至少可节约原煤5000多吨,企业综合能效提升2.8%左右,预计每年可以节省燃煤成本上千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万吨。”海宁大都市热电厂总经理张荣荣表示。

全应科技数智赋能热电行业节煤降碳

      对于双碳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术在能源产业的应用和价值,业界专家给予了高度认可。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在当前积极有序推进碳中和进程的大背景下,对于产业界最稳妥的方案就是节能减排,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升。从技术角度上进行设备改造、节能改进,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提升能效是2030年前主要的方向。

      今年两会,在“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的定调之外,“碳中和”也占据两会代表们提案的C位,低碳转型等成为代表们关注的重点。夏建涛表示,高能耗行业热电企业对节能降耗的需求更加迫切,未来热电智能化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关键字:   热电行业 节煤降碳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