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企入局动力不强 环保产业市场化投融资或遇难题

作者:碳中和战略合作网  来源: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  发布时间:2015-01-14 14:42:21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讯:

在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也进入了一个新常态。专家预计,大气、水、土壤三个行动计划涉及的环保投资将会超过6万亿元,环保产业将出现大规模增长。

然而中央财政供给与测算需求差距很大,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环保产业投资存在巨大缺口。为此,在政策导向上建议通过引入市场化投融资体制化解资金难题。

不过,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一些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民资对入局环保产业仍然态度谨慎。

存在巨大资金缺口

“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大规模地集中治理污染,必然会形成巨大的投资规模,推动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大气、水、土壤三个行动计划涉及的环保投资将会超过6万亿元,环保产业将出现大规模增长。

然而,有专家表示,我国环境财政形势和特点,决定了我国环保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现阶段投入不足显而易见。从中央财政投入看,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安排了50亿元,而2014年是100亿元。但大气行动计划预计投资需求在1.7万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缺口很大,如果考虑后续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资金缺口将更大。”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吴晓青也表示,中央财政供给与测算需求差距很大,一方面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政府投融资效率有待提高。

引入市场化投融资体制化解资金之困

那么,巨大的资金该如何补缺?

“引入市场化环保投融资机制的需求十分迫切。”吴晓青表示,从政策导向来看,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指导意见》,将创新生态环保投资运营机制作为重要内容,在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排污权交易、改革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支持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首创财富高级投资经理常远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创新投资方式、多方式吸引社会投资是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此,可以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在我国环境保护的起步阶段,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市政公用事业主要是以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营为主。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民间资本、外资等各种社会资本开始大量进入到污水、垃圾处理、供水等领域。

此前,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已经在滦河流域开展江河湖泊生态环保试点,同步组织地方政府、环保企业探索PPP模式,统筹城市污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水源地保护等,打包引入社会资本。

民资进入环保产业依然忧心忡忡

然而,一些民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地方政府在吸引民资方面“说得很好”,但真正做起来“就很难了”。

“准入机制、办法、各级政府职能落实等等配不上,各地反应不一,甚至连标准都还没有。”广东省一家污水处理民企负责人张洪相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相关的优惠政策也不够,我们怎么去投资?怎样才能盈利?

而地方政府对国企和民企区别对待也让民企投资环保行业望而却步。

“在一些污水处理工程,尽管民营企业并不缺乏相关的技术,但地方政府就是要优先考虑国有企业。”张洪相表示,比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的项目审批核准国企拿项目拿得轻而易举,民企就是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现阶段缺乏对金融机构环保投资的引导机制,制约金融机构环保投资的瓶颈仍未解决。

“一方面,环境保护项目往往没有经济效益,银行等信贷机构缺乏对环境保护项目支持的积极性,供给方不愿贷;另一方面,有环境保护项目信贷需求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缺乏必要的融资担保能力,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同时,由于环境保护融资平台(产品)缺乏,环境金融产品种类单一,现阶段金融和资本市场对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小。”常远表示。

在常远看来,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解决市场准入问题,要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以及给投资者合理的回报预期。

而《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环境保护部2014年启动实施的“银政投”绿色信贷计划,率先在海南、山东试点,资金规模120亿元,银行、政府、投资机构共同出资,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解决企业环保融资难问题。

关键字:   节能投融资

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碳中和战略合作网:xxx(署名)”,除与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碳中和战略合作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碳中和战略合作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jnzlhz.com

图片新闻

  •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怎么实现碳中和?
  •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23第十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阿里云首个双碳管理产品―能耗宝,重磅发布!
  •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立邦建筑节能双碳目标参编上海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标准
  •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打造双碳时代的基础设施:浙江衢州探索建设碳账户
  •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湖北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达17.04亿元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